19世纪中国与日本发展为何差异如此巨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6:24:00
同样是落后,同样在改革,为什么结果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请了解的人说的详细一点,谢谢。

很简单,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即便是在19世纪前半叶之前的封建时代,日本国民自主办教育的热情也很高。当时武士阶级不仅承担军事任务,同时还负责行政事务,因此各地遍设向武士子弟教授知识的藩校。除藩校外,全国还有两万所面向农民和商人的私塾。这种私塾时全无强迫命令和年限规定的自由学校,据推测约有40%的农民和商人求过学。
进入明治时代,随着日本现代化的进展,政府为引进西方学问、发展产业和文化,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制度。1872年颁布的学制以“务期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为目标,首次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1900年规定了从6岁起的4年义务制教育,这一年的就学率达90%。1907年义务教育改为6年制,就学率达到了惊人的99%!
1940年前,日本设立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北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奈良女子大学等共计95所国立大学;设立东京都立大学、大阪市立大学等34所公立大学;开办庆应义塾大学、早稻田大学、上智大学、关西学院、神户女子学院等331所私立大学,上述460所大学中的257所设有研究生院。除此之外还另有520所短期大学。
即使是在二战末期日本帝国摇摇欲坠之际,日本仍然拒绝大学生参战,可见其对知识人才的保护之至。
战后日本依然优先发展教育,在废墟上兴建的第一批建筑物就是学校,仅私塾的数量就达到10万到20万,据文部省统计,进私塾的小学生就有150万,中学生达200万。
战后日本大力发展科技,将有限的资金毫不吝啬的投入到科技开发中,并把一下6个项目作为科学技术政策的目标:⑴促进资源的稳定供给和节约⑵解决环境安全等问题,以维持理想的生活环境⑶改善保健医疗条件,保持和促进健康⑷振兴开拓性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⑸培养技术力量,参与国际合作⑹振兴基础科学。1974年日本在技术引进方面全面实施自由化政策,1979年日本全国计算机设有6万套,1980年日本科技技术研究经费约4.6兆日元,从事科技技术研究的人员数量为39万,仅次于苏联和美国。日本不仅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大国,更成为了科技大国。
反观中国呢,建国之后一大批知识分子遭到迫害,人才大量流失。教育方面即使是今天的中国就学率也只有70%左右,并且还有多少学生至今仍在危房里上课?楼上的诸位在强调客观因素的时候是否应该自我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