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同修的问题“涅盘与净土冲突吗?” 曾经回答时我曲解了大小乘的渐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8:49:40
回答中我只答出了小乘初发心的渐次,未说出大乘初发心的渐次。
回答后面妄说:“往昔已修得小乘果者,则渐能入于大乘;往昔未至小乘果者则于大乘不能信解”误以为先修得小乘果才能修大乘,这是严重错误的。不然世间凡人都没证阿罗汉辟支佛,那里还有信大乘的!
实际上正确为:
小乘初发心即求解脱的众生,佛随顺其根性,为说清净不染,离欲断惑,尽“烦恼障”。世称为“小乘佛法”。以此勤修,渐断烦恼,烦恼断尽,无所断除,无断恼人,亦无断事,本来无有之事。证阿罗汉、辟支佛小乘佛果。(其中,有一部分众生烦恼断尽了断生死证阿罗汉辟支佛后,便以为可以了,已经寂灭涅盘了,不再复求无上究竟本来正觉,就算有佛菩萨说法也不听了,以为已经解脱了。心住于无色界四空天清净不动了,也没有动了,寂灭了。当然也表现为不渡众生的相了。这一部分众生佛在《楞严经》等多部经中称其为“钝根”。是修行中的一个“寂灭”歧途,非是涅盘实相,故应回心向大。)再乘,已断烦恼障者佛随其根性,为说菩萨大乘真性胜法,不落空有,中道不二诸法实相。阿罗汉、辟支佛以此菩萨大乘真性实相降服心中“所知障”(知见,见解的执着)悟入大乘菩萨境地,继续入修悟入初地菩萨;大乘初发心即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者,佛则为说菩萨法,直观诸法实相,烦恼所知二障同得降伏(只是伏未完全断),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四十地前位,更进悟入初地,烦恼障已断。后则相同渐次,进一步断除所知障,历十二地渐次圆满觉悟成佛。小乘大乘只是修行上自然的因缘根性渐次。众生根性各异,因缘不同,有的乐于断烦恼证涅盘,佛知其尚无大乘根性因缘,则暂时为说小乘法,待其证小乘果或大乘根性因缘成熟时,再带其入于大乘境界;有的初发心就志求究竟佛果度化众生,佛则直为说大乘实法。这也就是说从最初根本上我们就应该发大乘究竟心,而不唯发小乘解脱心,小乘只是佛随顺因缘没有办法的一个权宜之计而已。
在这个问题中我不但不清楚大小乘的渐次,还有三大阿僧其劫的渐次。我回答说:
“佛经记载,修行道路从初发心学佛到圆满觉悟成佛须历三大阿僧祈劫,中经第一初学-小乘(阿罗汉,或辟支佛)-第二(菩萨初地到七地渐次)-第三(八地至圆满觉悟)。”
事实上正确的渐次是这样的:
若初发心即大乘心,菩萨之阶位有五十二位。以之区别为三期之无数长时。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四十位,为地前菩萨位,是

根本是两条路,虽说佛道都可以殊途同归,毕竟是不同的路数。

拿着自家经典作为依据批评另一家,并不是很高明的做法。

而且声闻不听法说的十分荒谬,若说缘觉不听法那还过的去。

其实阿罗汉跟菩萨都不能说是上下级关系。就象神仙跟罗汉、神仙跟菩萨一样。他们都不是一个部门的干部。

大乘的也有声闻。一是自己门下不学好的被其师斥为小乘,二是该门将另一个教义"冲突"的门斥为小乘。不外乎这两种小乘。

阿罗汉就是阿罗汉。菩萨就是菩萨。声闻恐怕两个都不是。难道阿罗汉的梵文和声闻的梵文是同一个词?声闻是果位?是罗汉的别称?既然不是,又是后来谁把它们划了等号呢?大乘佛教。

说一个人学贯大小乘,不是赞叹。
赞叹应说他学贯南北传佛教。

汗颜,你是不是打算将来再忏悔?

不存在什么“一身成佛”,你知道你是几身几世了?或者到底要几身几世有明确规定?你就是能够见到几身几世,你又焉知不是虚妄?

修行之人,不能够直接认识本性,却妄言渐修成佛,不能直接洞悉本心,却纠缠于枝节,反而以为已经得到正法。这样的修行就是穷尽所有劫数,究竟不能成佛,你如果自修自参,没有什么,如果以之为人开示,误人误己,反而不如净土直心道场啊。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你要做到不妄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卡拉玛经 KALAMA SUTTA 》取自巴利《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 》

当时,卡拉玛人们来见世尊。一些顶礼世尊后坐到一旁,一些卡拉玛人顶礼世尊跟世尊谈一些话后才坐到一旁,一些报告他们的姓名、字号后才坐到一旁。有卡莎布塌区的人坐在一旁跟佛陀世尊说:“我毕恭毕敬地顶礼世尊,请问世尊:有一些婆罗门和出家人,来到卡莎布塌区,他们说自己的法是最好的,而看不起别人的法,说别人的法是卑微的。但别的出家人和婆罗门当他们来到卡莎布塌区,也是说自己的法是好的,赞美自己的法,而看不起别人说的法,说别人的法是卑微的。我礼敬世尊,我们很怀疑在他们之中,哪些法是真的!谁的法是谎言呢?” 世尊说:卡拉玛人们!你们的怀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