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谁是文化的制假者》的赏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7:00:37
全文的赏析50字左右!其实最好能根据精彩语句进行简短的点评

文汇读书周报》3月22日某先生文《英语语境中的“蛮夷人”》,以美国大学生的立场,批评《昭明文选》中的名篇《答苏武书》,认为该作品不仅如前人指出是一篇“赝品”,而且更是“大汉族主义的文化生产的制假”。证据是“李陵”在这篇书信里,骂匈奴是“异类”,骂他们吃的东西是“膻肉”。以此推理,现在的美国人就是“异类”,北京人吃的涮羊肉也是“膻肉”,入了外国籍就是“蛮夷化”了。作者认为,事实上我们现在主张文化的多元化,北京的涮羊肉早已不是“膻肉”,美国人也肯定不是“异类”。所以,《答苏武书》是在“文化制假”。作者因美国大学生的提示而开窍,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慨。不过,结论不要太早下。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可以提出来讨论的。

第一,《答苏武书》不仅根本没有反对过今天的中国人入美国籍,而且,出人意料的是,他还主张李陵脱离“大汉”,永远定居入籍匈奴。理由是:一、“大汉”待功臣很是薄情。所谓萧樊囚系、韩彭菹醢、晁错受戳,贾谊亚夫之徒,怀才受谤而不得展。如此邦家,爱他做啥?二、苏武爱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那些“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三、汉武帝杀了李陵的老母亲,“陵虽负恩,汉亦负德”,大家扯平。四、李陵宁可死葬蛮夷中,也比活着回去受那些刀笔小人,弄其文墨、深加羞辱,━━要好得多。这是关系到人的生命尊严问题。这样一来,叶文仅仅抓住两个单词,断章取义的空发议论就似乎有些可笑了。

第二,骂匈奴是异类,不等于骂今天的美国人是异类。历史的上下文不同,不能轻易抹杀;更不可制造文化的冤案。从历史上看,匈奴是“大汉”的敌人,是侵略中国的野蛮族。王国维早就论道:“我国古时有一强梁之外族,……中间或分或合,时入侵暴中国,其俗崇尚武力,而文化之程度不及诸夏远甚。……战国以降,或称为胡,曰匈奴。”(《鬼方混夷猃狁考》)。(如果中国学人不可信,可参考《剑桥中国秦汉史》或《奉送泰晤士世界历史》)。大敌当前,骂骂算什么。

第三,华夷之辨,确是中国文化大义。在民族存亡时刻,必讲求民族大义,自不待言。除此之外,中国文化的华夷之辨,其要义更在于,文化高于种族。农业文明、和平主义、选贤与能等等的文化价值取向,高于血缘、高于军事与政治的争夺。所以,文化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狭隘的地域概念。(可参看《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