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的金州教谕王献廷的事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08:27:41
清楚些!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清军惨败。日军从辽东湾蜂拥登陆。金州官员作鸟兽散,唯教育主管王献廷端坐于署堂,准备以身殉国。家人劝其赶快逃命。王献廷大声喝道:“我是金州教谕,所学所教都是舍生取义、临危见节,从来没有学过什么‘逃’字!”“诸位大人不是都走了吗?”家人冀其留得青山,徐图未来。王鄙夷地“呸”了一声,庄严念道:“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抓起案上斗笔在墙上题诗一首:“人生讲忠孝,难在临大节。白头蹈白刃,何惜一腔血!”

这时,十几个日本兵闯了进来,见这位老先生正襟危坐,怒目横眉,与之前他们遇到的夺路奔命的人等判若云泥,颇为惊异。

其中一个军佐,原本文士,通汉语,是被日本军阀强征入伍的。他被王献廷题诗中的激情和王本人凛然难犯的正气所动,匆忙把墙上的题诗抄录下来,向自己的部下逐句解读。临了,他意犹未尽,捡起王献廷用过的那只斗笔,往墨池里一蘸,在墙上挥就他对王的由衷礼赞:“雪满山城鸦去尽,独留老鹤守寒梅。”“老先生,您的大德大勇感动了我的良知,我的,大大地尊敬!”他深鞠一躬,道了一声“保重”,匆匆离去。

王献廷的此番作为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精英人物轻生死、重然诺的高尚人格与价值判断。他认为自己的职守既然是教化民众,就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既然自己没有能力抗敌守土,就用舍生取义的行动去蔑视侵略者吧。这倒真应了那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箴言。

王的大义凛然居然意外邂逅了敌人营垒中一点将熄未熄的良知。“雪满山城鸦去尽,独留老鹤守寒梅。”——敌人也不能不折服于这位视死如归的英雄!

其实,每当我们民族处于危亡之秋,总会出现两类人:一类有国家而无自身,敬畏史笔,敢以一腔热血作最后的拼争;另一类则重私利而轻大义,苟活保命,为虎作伥,只求一时富贵权柄,置世世代代骂名于不顾。

王献廷的传奇经历当时被金州百姓传为佳话,但是那些望风而逃的知州、总兵们躲过一劫之后却对王十分嫉恨。他们甚至相互串联,诬告王献廷“涂画公堂,藐尊违制”,“暗结敌寇,通语联诗”,“被围不死,非叛而何!”王献廷反倒因此而被降职。这当然是那个时代无法避免的悲剧。但中华民族屡经磨难不可战胜的根据不正是因为始终有这样临危见节的大写的人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