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教会学校七艺与古希腊七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2:26:34
中世纪教会学校七艺即古希腊七艺?
查了很多资料 中世纪的古希腊的七艺 都包括 文法 修辞 辩证法 算数 几何 音乐 天文
但这种说法对么?
请不要把从别的地方粘过来的解释贴过来 请就我问的问题作出回答 谢谢

古希腊的智者确立了,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 修辞 辩证法)

“七艺” 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七艺”是古罗马学 校的遗存,但是,中世纪“七艺”课程都披上了浓厚的宗教外衣。

所谓古希腊七艺,包括三艺(trivium)和四艺(quadrivium),前者指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后者包括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两者和在一块即所谓的“七门自由艺术”(septem artes liberales),简称“七艺”。这是在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中必修的课程。

公元五世纪,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迅速衰落,罗马时代的城市几乎完全没落,古代的各种文化教育机构也几乎荡然无存。罗马基督教会成了古代文化的承担者和传播者。在教会的努力下,陆续出现了一些修道院学校、大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其中,以意大利修道士本尼狄克开创的本笃会修道院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影响最大。僧院学校的学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准备充当僧侣的儿童,称为Oblati,意味自愿献身者;另一种是学成后不准备充当僧侣者,称为Externi,意味外来者。前者又称为内学,后者又称为外学。除僧院学校外,还有大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大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性质与水平同僧院学校相当,学校设备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教区学校设在神职人员所在的村落,学校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教授一般的读、写、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它虽然是由教会举办的,但也向一般世俗群众开放。教会首先需要的是对教士和僧侣进行读、写、算和教义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需要利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这样,就逐步形成了被称为“七艺”(文艺学科教育)的学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