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误读了忠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0:20:54
一直以来,无论是作文还是口语,都不大敢使用“忠诚”二字,主要是此词圣性过于强烈,一般人轻易消受不起。后来随时代变化,此词的外延是越扩越广,现在连衣服的品牌都可以讲忠诚度了,于是这才定下心来对其揣摩了一番,也这才发觉,原来对这个词我们多多少少有点误读。

首先是韩非子告诉我们,忠诚是有大小之别的。韩非子讲道理喜欢说故事,他说从前“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酣战之时,楚师某方面军指挥之一“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警卫“竖谷阳操觞而进之”。司马子反喝了一口说,你拿错了,这是酒不是水。竖谷阳爱主心切,说,非酒也。司马子反明显地感受到了竖谷阳的爱主之心,欣然受之。“子反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等到楚共王准备再战晋军时,司马子反还醉着无法落实上级指示,只能推脱说自己正闹心绞痛。楚共王闻言赶忙驾车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来到司马子反营地后是“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楚共王边走边说:“司马又醉于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还师之后,“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韩非子因此对竖谷阳的行为评论说“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忠诚不仅有大小,也还是需要成本来维护的。著名企业家冯仑在其《野蛮生长》一书中有一章讨论了“忠诚的成本”。他分析说,一个忠诚的员工,他和公司领导的关系,是一个要求特殊回报的关系,因为忠诚一定要有回报。而为什么有的领导非常重视忠诚问题呢?则往往是因为自己对制度没有信心,缺乏安全感。当你要给“忠诚”的员工更多回报的时候,必定会有制度不允许的情况出现,这时你就得在制度以外想办法操作。这样的“操作”越多,就越会让这个“忠诚”的员工产生凌驾于制度之上的优越感,这个员工也就会对你越来越“忠诚”。但问题是,他忠诚度高了,其余99%的人却开始不忠诚了。

在讲完司马子反的故事后,韩非子说,竖谷阳之进酒,真的不是仇恨子反,反而是其忠心的表现,但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忠心,却使司马子反惹上了杀身之祸。冯仑说,“野蛮生长”的企业家很多都深受“忠诚”之苦,老板们后来都认识到,一个企业进步的最终标志之一,就是老板消灭身边最后一个对他个人忠诚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做个真正忠诚的人呢?其实是很简单的,无论是你身处江湖还是高居庙堂,你遵守制度就是对公司的忠诚,你遵守宪法就是对国家的忠诚。
1、本文的中心论点

1.中心论点: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忠诚。
2.竖谷阳对司马子一个人的忠诚却导致了对国家的不忠,因为他的这次“忠诚”是会对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3.凡事只考虑“个人利益”,不考虑企业利益的人,会因小失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