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23:39:22
想知道,麻烦大家给给答案~~~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当然是人文精神的产物,中国的传统人文精神是什么呢? 四个字---天人合一。支撑传统文化的"天"是什么呢?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苏州这片"鱼米之乡"是不可能产生出颐和园这样的皇家园林的,也不会产生"引领潮流"的寺庙园林,而只能产生象征富裕安逸、温文尔雅的私家园林来。

但是,"鱼米之乡"远不是苏州一地,又是什么"机会"成就了苏州的古典园林?成为了中国文化宁静的后院?这和苏州悠久的历史有关,苏州是"中国历史第一古城"(第二古城是成都)。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历史上,吴越春秋、楚河汉界、三国演义,几乎每一次,江东福地总是在经济文化条件占据优势的前提下最后功亏一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诤言几乎成了一句文化谶语。隋唐以来,苏州进入了长时期的社会安定,为苏州人文精神的重大转型提供了契机。随着帝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日趋完善,除了周期性的动荡,"人"与"天"对话的博弈规则变得按部就班,譬如科举。杰出的文学家代有辈出:陆机、陆云、昭明太子萧统、韦应物、陆龟蒙、范仲淹、范成大、高启、文征明、冯梦龙、金圣叹等享有盛名。苏州的状元占了江苏的二分之一,苏州成了一座状元城。于是,那么多的苏州状元走上了帝国政治舞台,那么多的文人墨客认识了苏州。

其实,不管是刀枪作为道具,还是才情作为道具,传统人文精神的要旨依然不变,那就是---"入世"。甚至,文化温情面纱裹挟的血腥味比刀光剑影的战场还要残忍千倍。历尽了仕途风雨,经过了宦海浮沉,状元们感到身心疲惫,便想找一方"净土"退而思过,萌生出回家去做那泽畔渔翁,领受清风明月的念头。于是,苏州这块曾经辉煌而今已烟火褪尽的风水宝地无疑成为首选!

园林所彰显的人文精神如同园林本身一样的见智见仁,苏州园林的主人,既不是富可敌国的商人,也不是穷困潦倒的文人,而主要是拥有资产的雅士。园主大多为官多年,写了一辈子的奏折,终于想到要"宁静而致远,淡泊以明志"。富足的生活,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