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廷和太平天国为何要窝里斗,而不一致对抗英法入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7 09:08:27
它和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抗日,有何不同?

总体说是思想觉悟不高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封建统治者以自己利益为先
清政府为维护自己统治地位去打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认为英法与清政府勾结 所以打他俩 而英法以自己利益为先 帮助清廷打太平天国 所以有了英法趁虚而入的机会
抗战时候 清政府已经倒台 国内没有名正言顺的政府。而日本的入侵激化了矛盾 , 在两分天下的时候 国内人民觉悟高 所以一致对外,民族凝聚力

我想任何一个观看过《鸦片战争》的中国人,一定不回忘记这样一个镜头。
虎门炮台的总兵关天培在开战前,拔下自己的牙齿,让侍从带回祖坟,取出全部家产,用以激励全军战守。无奈夜郎自大、腐败不堪的大清国的武器装备太落后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国的舰船。只过了十个小时,有金锁铜关的虎门炮台失守,全军覆没,满身是血的关天培面对蜂拥的英军,他微微一笑,用火炭点燃了炸药。
我想,写到这里看的人会和我一样,在脑海里充满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舍身忘死一类字眼的同时,在心中产生“落后就挨打”的感想。
确实“落后就挨打”这是沉痛的历史教训。 这“落后”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英国人的巨型战舰横冲直撞,炮火铺天盖地,手握着还是冷兵器的清军将士尽管英勇无比;但始终改变不了处处被挨打的局面。是啊,作为武将的典型关天培,拔齿入家,不可不谓以死投国,尽散家资,不可不谓义无反顾,笑对死神;不可不谓威武不屈。然而,精神代替不了物质,据有关史资料记载,150年前的那场鸦片战争,清军官兵无不“马革裹尸”。英雄血洒沙场,有姓有名的如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等等,无名无姓的难以数计。可在英军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仍不免落个失败的结果。
历史是绵绵无尽的长城。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充满着屈辱,在早已结束了弱国无外交地,香港,澳门回归的今天,千万别忘了“落后就挨打”。

闭关锁国太久了,觉得自己人不好,但在别的国家地位之上。只看眼前的,不看外面的。这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只局限育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