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画报》第240期安妮宝贝【琼屑谈】---再见 青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3:32:16
刊物《城市画报》里关于写作者安妮宝贝的专访

我听到汪峰的歌,是在1.个朋友的车上。后来,又在很多场合里,再次重复地听到这首歌。后来,我把它下载在电脑里,连续播放它,持续了1.段时间。这首歌,渐渐成为1.些记忆的载体。因此。有了别的承担。但我对这个唱歌的人,依旧了解不多。1.次,偶尔在电视上看见他歌颂和励志式的歌,印象不深。这首歌是例外。

  歌与人的邂逅,需要1.个适宜而神秘的时空点。就如同人与人的相遇。也是如此。有时候,略微提早,或者略微推迟,都会有错漏。不偏不倚,合情合理的时候,也是彼此靠近最好的时刻。这个点,因此显得格外狭窄而单纯。

  我将在深秋的黎明出发
  伴着铁皮车厢的摇晃
  伴着野菊花开的芬芳
  在梦碎的黎明出发……
  我曾随迷失的航船沉没
  陷入璀璨虚空的碎梦
  沉入乱欲冰封的深谷
  随烂漫的星群沉没

  再见 青春
  再见美丽的疼痛
  再见 青春
  永恒的迷惘……再见 青春
  永远的故乡
  再见 青春
  再见灿烂的忧伤

  歌词也许有些刻意的艳丽,因此更像是1.种高亢的宣告,而不是质朴的提示。但旋律上的来回冗长,留下让感受停顿的余地。声音的爆发力当然要来自天分,嗓音的质地也经得起琢磨,似乎是被无数次打磨过的坚忍皮革,粗砺中反而有了1.种如水光滑的流动性。这流动性,在空间和时间里移动的时候,像会伸展和变幻的容器。所以,声音很好。

  喜欢这首歌的人,大多会是上世纪60.年代或者70.年代出生,男性比女性多。此后的年代出生的人,青春恐怕和黎明,铁皮车厢,野菊花,故乡没什么共鸣。60.年代和70.年代,尚可以接近,本质上也仿佛1.类人,但再往后的时代也许不是。换言之,如果陈旧的事物更具备1.种情怀的意味,新兴的,总是更注重情趣。情怀是略带伤感的,情趣则是透明和无情。

  除了背景的认可,我们对1.首歌的感情,有时又可以是与歌曲本身无关,而与1.些其他的因素有关。比如,在哪里听见,在何时听见,与谁1.起听见,以及,独自在1.种如何的心境下,再次重复它。这很特别。有时我们对1.个人的怀念,对1.个时段的怀念,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