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考试题,帮忙找下答案。有悬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1:08:11
一、材料1: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材料2:all roads lead to Rome.
①请你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了材料1你有什么认识?你能也能够用一个成语概括吗?

③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哪个国家?建立者和时间分别是?材料中的意思反映了什么现象?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到,1533年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心。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①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②就材料三所说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他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③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一、材料1:入乡随俗
材料2:条条道路通罗马
讲的国家是古罗马,由居住在台伯河下游的几个部落联盟组成,传统认为古罗马建城在公元前753年,由传说中的英雄罗穆卢斯(Romulus)建立,罗马也来源他的名字。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是指罗马的强盛兴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员,商业和文化交流频繁,罗马的文明也处于强势水平。

二、
1. 指的是古代希腊文化,包括古罗马文化,湮没的原因有几个:战争;日耳曼等野蛮人入侵和破坏,造成文明的断裂;文明的传承掌握在教会手里,教会对违背圣经的东西一概视为异端邪恶,从肉体到精神消灭,眼中禁锢了文明的发展;疾病,尤其是几次瘟疫对欧洲文明也造成巨大影响;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等。
2. 文学:但丁《神曲》,艺术米开朗琪罗《大卫》等。它们借鉴了古代艺术形式,但是不属于湮没的事物。因为它们反映的是代表着资本主义自由精神的人本主义,反对神权束缚。
3. 和第三条矛盾。第三条说明的是新生,不是重复,而第四条说明的是重复。

入乡随俗
条条大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