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20:13:12
老师出的考题哦,要通过找资料找出详细答案哦

■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减压无术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在学校,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使老师们过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成绩,而对其心理健康重视远远不够。不少学校没有心理课,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之间的矛盾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

在家庭,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认为只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算尽到责任,而很少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过分宠爱滋生了子女为所欲为的心态,凡事以我为中心,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在社会,书本、网络、影视作品中不乏刀光剑影的暴力场面,宣扬“以暴制暴”的江湖规矩,在潜移默化中危害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一些网站为了赚取点击率,纷纷把场面血腥的校园暴力视频放在醒目位置;在校园里流行一时的《死亡笔记》小说,描写的竟然是一名学生通过咒语杀死他讨厌的老师和同学。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