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的碱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6:08:58
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一般是这样解释的: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

但是这只是解释了盐碱地的形成而没有解释碱的形成。就是说,碱是从较深的地方来的,但是较深的地方的碱是怎么形成的呢?
为什么是盐碱?不是中性的盐?不是偏酸的盐?
强碱与弱酸会形成碱式盐,例如碳酸钠。但是强酸和弱碱也会形成酸式盐啊,为什么就没有“酸盐地”呢?

是不是原来中性的岩石分化后,硫、氯等强酸性元素容易流失而钾钠等强碱性元素不易流失?
或者强酸性元素不易被带上地面而强碱性物质易被带上地面?

较深的地方有地下水,地下水中有溶解的盐类,除了中性的盐如硫酸盐、盐酸盐外主要是碳酸盐类。其实较深的地方是没有碱的,都是在地表聚集后盐、碱才累加到比较严重的地步。
碳酸盐基本上都是强碱性的,这个你应该知道,比如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值能够达到10以上。其实很多盐碱地的问题不是由碱造成的,而是由碱性很强的盐造成的。
而且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即使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得土壤中形成了碳酸钙沉淀了下来,但碱性的氢氧根仍旧存在

对补充问题的回答:强酸强碱形成的盐都是中性的,弱酸形成的盐是碱性的,弱碱形成的盐是酸性的。酸碱度不是由硫、氯和钾钠等元素决定的,而是由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决定的。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形成原因: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气候条件
  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东北、华北、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很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2、地理条件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如松辽平原。从小地形(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