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资企业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0:29:38
与其他在大陆投资的外资企业不同的是,台资企业很少实行本土化管理。台湾民众有天生的地域观念,他们的地方本位主义意识很强。由于台资企业对大陆员工缺乏信任, 往往采取技术保密的方式,并不传授真正技术。大陆员工只能做些事务性的和低端技术类的工作, 而高端技术的工作往往委派台湾员工亲自来做。不仅如此,在台资企业的大陆员工普遍会遭受“玻璃屋顶”的困扰,企业中两地管理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大陆的中层管理者占管理者人数的比重非常小,而且权限有限,很难得到下级的尊重,所以在工作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工作上的捉襟见肘会让大陆员工认为这是一种领导对自己不信任的表现,从而进一步拉大和台企领导的心理上的距离。多数台方管理者对台干和大陆员工实行“同工不同酬”的薪酬管理体制,这使得大陆员工更是怨声载道。早期的台资企业采取的是把总部的工资水平和绩效考评办法照搬到大陆的方式,虽然近几年由于岛上经济不景气,使得期望来大陆工作的人数剧增,造成台干的整体薪酬水平大幅下降,但是与大陆员工相比,仍处于高位。这不仅会严重挫伤大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会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没有企业归属感,而且还会加深双方的隔阂,使冲突不断激化。

这种现象现实中就是这样吗?台企的文化到底如何?
熟悉台企或在台企有工作经验的说说看,最好详细些。

这个我目前是在台资企业的台湾人,其实这个问题在我们台湾人当中也是有探讨的。我个人认为归类为几块:【1:技术转移】【2.权利部署】【3.同工不同酬】

  像第一点:其实企业企业,说穿了就是想破头要赚钱。所以一间公司的技术对公司而言是最大的本钱,我们公司以前曾经希望能让陆资主管称起公司的业务,那麼公司也不需要再付比较高的薪水给台籍主管。一个台籍主管的薪水如果能够支付两个内地主管的薪水,那当然何乐不为!!但是,就当我司进行一切顺利时,可能权力下放的太大、技术转移的太多,结果回扣啦、或者是跟其他公司泄漏公司技术业务等等的问题都拼命出现,相较於台湾主管,如果出现技术或者是业务外泄的问题。在台湾企业的总部,可以直接招回台湾总公司,但是大陆干部却是没办法这样做,即便公司把他解雇了,他仍然很方便游走於其他厂商,或者直接跳巣等等的问题。再加上台湾企业在大陆基本是电子居多,那麼如果台湾厂商不保持自身优势,那在大陆肯定站不住脚。

  第二点:权力部署,是希望台籍主管彼此牵绊,权利一层一层互相牵制住,才不容易发生大问题,但是如果是台籍主管跟大陆主管彼此牵绊。那一定会分成两派。一派是台籍主管、一派是大陆主管。两边彼此都想拥有好处,都想吃回扣捞油水。那试问出事情的时候,是该找台籍主管负责呢!?还是拿大陆主管开刀。即便公司於公来处理,但难免还是会有杂音出现。

  第三点:同工不同酬,一般来说那些台湾干部,在我们台湾公司的薪水约有台币7~15万(这点要看职务、我大概举例)。那能过来的台湾干部相对也要有一定能力,譬如有能管理、技术、经验,业务的全能主管。所以大部份能过来工作的台湾人一般都有一定的实力,公司才愿意让他们过来大陆工厂进行管理工作。如果是你,你在台湾原本就有1.5万人民币~3万人民币的工资,但是公司跟你说要比照这边陆干的工资,硬是把你工资调低了,你还愿意过来吗!?而且就像你说的,每个台籍干部都想过来陆厂、因为油水多、发展性好。所以薪资大幅下降这是对的,但你没看到公司直接强迫台籍主管过来、并且以优退等理由,强迫过来或是辞退来逼迫。这也是百态之一。

  你说的冲突不断其时我也前自己也体会过,像一般在台湾的工厂操作员、上面主管叫你做什麼你就做,叫你加班赶产能你就加班。所以我们大多台湾的主管也都是按照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