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的有关练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3:13:58
1: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曹操的策略是什么?对孙权的策略是什么?对刘表、刘璋的策略是什么?对诸戎、夷越的策略是什么?2: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分析了荆州、益州的优势?3: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建议刘备采取怎样的战略方针?4:诸葛亮在分析形势时主要提到了哪两个人物?为何他说“不可图”“不可与争锋”呢?5: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急啊!!!!!!!!!!!!!!!!!!!!!!!!!!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个策略是诸葛亮根据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第一,在当时的条件下,刘备完全不具备向北或向东发展的可能性。刘备的最终目标是“信大义于天下”,即兴复汉室,他的主要敌人自然是北方的曹操集团。但曹操集团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以弱为强”,其地位日益巩固。诸葛亮看出了他的军事优势(“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和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因而作出“不可与争锋”的结论;又在这个结论之前着一“诚”字,强调了要尊重这个客观实际的意思。既然如此,能不能向东发展呢?诸葛亮又认为,向东发展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东方的孙权集团是当时长江以南的最大割据势力,他不仅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国险”),而且内部团结紧密(“民附”和“贤能为之用”),其地位也比较巩固。他跟曹操集团之间的矛盾很大,据此,诸葛亮又做出了“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为援”,就是把孙权集团当做反曹的同盟者或牵制曹操集团的力量。

第二,刘备应当首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建立“霸业”的根基。他指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益州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它“沃野千里”,是个天然的粮仓,在经济上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占领这样的战略要地,并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霸业”自然就有了根基。接着又引用汉高祖凭借益州这块根据地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论证了夺取益州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他又看到刘表、刘璋这两个集团的弱点,指出刘表必然“不能守”住荆州,而刘璋的内部也极不稳固(“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恰恰给刘备提供了可乘之机。刘备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号召力。因此,夺取荆、益二州的计划完全有实现的可能。

第三,夺取荆、益之后,应当一方面修明内政,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另一方面联合孙权,把曹操集团孤立起来,使它两面受敌,这样形势就会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

诸葛亮的这番对策,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是完全可行的。值得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