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6:37:38
高分求北京海淀区的中学数学老师或是在本区内上学的数学高材生(初中)。因为海淀区是实验教材,与其他区不同,所以回答有难度的。不是有意刁难。请有识之士原谅。数学奇才也行。
求:初中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据说有7种题型,7种列式及解题方法。急需,谢啦!
昨天晚上回来,让孩子看了,不是很理解,第二与第四位朋友的回答,孩子还能看懂。谢谢了四位朋友。 分值有限,你们的回答我都想给分,真的。那就来投票吧。

方程的应用问题的教学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小学高年级学段和初中学段,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整个初中段方程及其应用题的教学学时为41学时,约占整个初中数学学时的11.5%),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又是所有方程应用题教学中最基础的起始部分,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成功,对后续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初中一年级这一阶段学生的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却相对仍然较弱,因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除了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及时地给学生以解题方法论的指导,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考虑和认真探索的问题。

显然,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由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基本可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直列法。即由题中的“和”、“少”、“倍”等表示数量关系的字眼,直接列出相关的方程。

例1 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分析:显然,人员调动完成后,甲处人数=2×乙处人数。

解: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

27+x=2(19+20-x),

解之得x=17

∴20-x=20-17=3(人)

答: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二、公式法。学生熟识的公式诸如“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等都是解答相关方程应用题的工具。

例2 商品进价1800元,原价2250元,要求以利润率不低于5%的售价打折出售,则此商品最低可打几折出售?

分析:根据利润率公式,列出方程即可。

解:设最低可打x折。据题意有:

5%=(2250x-1800)/1800,

解之得x=0.84

答:最低可打8.4折。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