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6 20:13:53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段话完整的原文是什么啊???是什么意思啊???麻烦解释下啊

我 无 事 , 而 民自 富 ;我 无 欲 , 而 民自 朴 。

这样不可以做,那样不可以的规定越多,百姓就会更加困苦;防备的武器越多,国家就更加昏暗;预防被偷被骗的行为越多,遇到的事件就会接连不断;法令制度越加明显,盗贼也会有很多。

因此古人说:不管社会治安,百姓自己就会开通,化解自己的矛盾;不约束他们,百姓就会自己端正言行;不做任何管理的事,百姓就会富裕;没有想要统治的愿望,百姓就会简朴起来,不会有偷盗之类的事情发生。

自己理解 斗胆翻译 不足之处 望赐教

  选自《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 正 治 国 , 以奇 用 兵 , 以 无 事 取 天 下 。

  吾 何 以 知 其 然哉 。 以 此 :
  天 下 多 忌 讳 , 而 民 弥 贫 ;

  人 多 利 器 , 国家 滋 昏 ;

  人 多 伎 巧 , 奇物 滋 起 ;

  法 令 滋 彰 , 盗贼 多 有 。
  故 圣 人 云 :

  「 我 无 为 , 而民 自 化 ;

  我 好 静 , 而 民自 正 ;

  我 无 事 , 而 民自 富 ;

  我 无 欲 , 而 民自 朴 。 」

  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国家滋昬;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
  此处的“然”,所指自然是“以无事取天下”。后面的四个分句则是从四个不同的侧面来反证“无事”,进而引出后文的“我”当如何如何。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是首先从内政的角度来阐说要“无事”,要少政令。“忌讳”指禁忌,禁令。“贫”多数注家解为贫困,未尝不可,于理解全文主旨无涉。但郭店楚简为“畔”当通“叛”为叛离义,“贫”亦有“少”意,从民众因叛离而减少的角度理解可通。
  “民多利器,而国家滋昏。”则是从外交军事的角度来阐说要“无事”,要少战事。“利器”在《老子》“将欲翕之”章中曾出现一次,是“邦利器不可以视人”,从普遍意义上理解为指军事并不为过。“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