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跌荡一百年》感觉很压抑,我想问,作者吴晓波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他写这部书的真正用意在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3:55:16

他试图通过此书对“中国的商业推动者们”致敬,试图寻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当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基因以及精神素质是怎么形成的?它是30年的产物,还是应该放在一个更为悠长的历史宽度中进行审视?他们那种特别的焦虑、强烈的家国情结、对超速成长的渴求等?在30年乃至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简而言之,吴晓波希望达到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对企业家阶层的历史作用的还原,分析与辩驳,重新定义中国社会进步的某些逻辑。

吴晓波以一种好奇者的单纯扑入中国历史变革的复杂历程中,适时结合当年的世界“风云”,面对中国遭遇的各种“气候”,把握在各色“风云”和“气候”当中出现的特定情境。他极具人文思辨,往往能回归人性本源进行解构,大浪淘沙,尽收眼底,兴衰成败,皆入囊中.

读者看到的并非一部关于企业的专业史,而是企业在历史中的境遇。作者的意图似乎也并非想让读者了解这一百年里企业的发展状况,而是探寻企业发展背后的脉络,即作者不是描述“企业是什么样的”,而是要揭开“企业为什么是这样”的秘密,它给予读者的启迪,更关乎企业在历史长河中的挣扎与奋进,以及在历史波涛中企业可能采取的姿态和现实存在的可能形态,而不是要介绍某些企业发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作者总在关照现实,这种探寻的目标其实是现在。作者通过“就好比整整106年后”、“百年之后”这样的短句子将过去与现在相勾连,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刚读完这本书,我也有个感觉,觉得作者并非单纯的书写了中国企业的百年发展历史,蕴藏着丰富的含义吧,我个人觉得,书中写出了中国百年前民族企业经历万难都挺过来了,说的是一种骨子里的气质,对当今社会的企业家一种危机感,借鉴前人之所为,壮大当今中国的企业。

这么多人了解这本书呀,我还没有看过,写得到底怎么样,他写这部书的真正用意我还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