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国民常在长沙岳鹿山有炮兵吗?多少人?是七十三军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9:02:21
好像起了不少作用吧

您好!

长沙会战是国军炮兵在抗战期间表现最好的一次重大战役,射击准确、支援及时,与兄弟部队配合作战重创日军主力!

虽然火炮数量不多,仅以第三次长沙会战岳鹿山炮兵阵地为例:火炮共计8门,其中炮兵第14团第4连德国造150毫米sFH18榴弹炮2门、炮兵第1团第9连瑞士博福斯M30-75毫米山炮2门、炮兵第2团第2营第1连俄国造M1900/30-76.2毫米野炮4门。由于事先积极备战,对长沙周围进行了测地,特别是将长沙近郊及城内可资为标志的建筑物,详细加以测量,制成了2万5千分之一的标点图,使战斗展开后,炮兵能根据步兵请求,依照调制完善的标点图上之射击指令而立刻开始射击。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举对步炮协同,誓守长沙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炮兵统归炮兵指挥官王若卿将军指挥,王若卿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炮兵科出身,历任炮兵第16团团长、炮兵第4旅旅长等职。1940年5月第4旅旅部改编为第9战区炮兵指挥部。至于炮兵实力,表面上番号虽多,其实总共才各式火炮8门而已。

由于国军炮兵部队的重要和稀少(尤其是那几门150毫米sFH18榴弹炮),所以当时在岳麓山的炮兵应隶属于第9战区司令部直属部队,非国军第73军统辖。

补充:
与长沙隔湘江相望的岳麓山,其主峰海拔300.8米,在其周围绵延分布着凤凰山、天马山、桃花岭等9个小山头,南北朝刘宋时的《南岳记》就提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紧邻古城长沙的这座名山,拥有我国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北宋时期的岳麓书院,历代留下的文化遗迹更是遍布其中,以晋初麓山寺、隋舍利塔、唐李邕麓山寺碑、明云麓宫、清爱晚亭最为著名。这个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留恋之地,因其横亘于长沙市区西面,对长沙城具有瞰制的地形地势,使其成为抗战时期湖南战场极为重要的一个军事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