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辩驳《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的观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10:44:02
孔子说的不以定是对的 !

这篇文章写的是一篇对话,是孔子和冉有、季路关于季氏将伐颛臾的谈话记录。冉有和季路是季氏的家臣,也是孔子的学生。这篇文章总共写了三次对话,每次对话是一个段落。
第一段
这段第一句话“季氏将伐颛臾”是交代这次谈话的背景。战争是国家大事,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最先得知这个消息,因此特来报告孔子。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大家看,孔子听到冉有、季路告诉的消息后是什么反应呢?孔子回答的话包含两层意思——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孔子首先是当即对冉有直言不讳地批评,孔子对冉有直呼其名,后面使用了一个叹号,显示了孔子语气的严肃。然后,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看法,他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攻打颛臾的错误:第一,“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颛臾曾受先王之封,怎么能征讨呢?所以,从礼义上说,颛臾不可伐;第二,“且在邦域之中矣”,意思是颛臾现在已经是鲁国的附庸国,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所以,从现实来说,颛臾不必伐;第三,“是社稷之臣也”,颛臾是国家的臣属,它和季氏一样为国家之臣,季氏怎么可以讨伐颛臾呢?所以,从地位来说,季氏不当伐。孔子的分析入情入理,既合乎情,又合乎理。
第二段
这一段还是先写冉有的话:“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因为孔子的话入情入理,冉有无以辩驳,于是为自己推脱过错,把错误全部归咎在了季氏。接下来再看孔子回复的话。大家看,孔子又作何回答呢?这一段孔子的话可分三层:他首先引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意思是说冉有、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如果不能尽职,就不应尸位素餐,应辞去职务。然后,孔子运用类比:“危而不持,颠面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孔子运用这个类比,是来指出冉有、季路的责任是对自己的主人要在危险的时候护持他,在跌倒的时候搀扶他,而不应该纵容主人。最后,孔子又运用比喻,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掉,是谁的过错呢?孔子是以反问的方式指明,这是看护人的责任。在这一段中,孔子从引用到类比到比喻,层层深入,都是指出冉有和季路在这个事件中怎么样?责任不可推脱。
第三段
这一段还是先写冉有的话:“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从冉有的这一段话里,大家看,对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是赞成还是反对呢?明显是赞成。这就和第二段冉有说的“吾二臣者皆不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