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粒子,它带表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15:24:15
请于444192004联系,悬赏分虽不高但是请各位看一下

一个反质子(p-)停下来,与另一个原子核中的核子一起湮没。π介子和其它粒子正从碰撞点离开而去。可看到的粒子能量大于静止状态下的反质子的能量。这表明还有一个粒子在湮没。

张伯伦和西格雷的成功标志在于:他们能从包含有许多其它粒子的射束中鉴别出非常非常稀少的反质子。用磁场分析射束,3万个粒子中仅有一个是反质子,而用早期的装置每15分钟才能记录到一个反质子。当他们记录到40个事件在误差范围内显示有反质子之后,他们才肯定确实是发现了反质子。

次年,考克(B.Cork)等人也用计数器方法显示了反中子的存在。他们是用反质子轰击质子,在湮没过程中产生了中子和反中子。1958年又有人用π介子束使核乳胶记录到反∧粒子。伯克利的阿尔瓦雷斯(L.W.Alvarez)用氢泡室发现了反∑粒子。

这些新发现令人们相信,反物质是存在的,甚至还可能存在一个反世界。

粒子和反粒子之间的对称性,成了物理学的一个新真理。对每个粒子都有其质量相同,电荷相反,奇异数相等也相反,自旋相等,磁矩相等和相反的反粒子。简言之,所有的性质或是相同或是相反。人们相信,如果用反质子和反中子代替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话,就得到一个反原子核。如果再配以反电子即正电子,就可形成反原子。再用反原子组成反分子,甚至可以构成反物质和在宇宙里存在反物质区。这一切仍然是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

张伯伦1920年12月10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他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放射学家,对物理学也很有兴趣。张伯伦在1941年从达特默斯(Dartmouth)学院毕业,进入伯克利加州大学当物理系研究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停止了学业加入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机构——曼哈顿工程。在那里他在西格雷教授的指导下,一起研究核截面和重元素的自发裂变。后来他和西格雷一起转到新墨西哥的洛斯阿拉莫斯。1946年张伯伦于芝加哥大学在费米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和费米一起进行慢中子在液体中的衍射实验。1949年完成了博士论文。

1948年,张伯伦开始在伯克利加州大学任教,1958年升教授。他和西格雷等人合作做了质子-质子散射实验和极化效应的研究。1955年后,张伯伦参加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以研究反质子与氢和氘的相互作用、从反质子产生反中子,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