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统兵和调兵权分离,但为什么燕王朱棣能造反成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5:51:16

明朝初期的藩王虽然可以拥有军队,但是也只有少数几个藩王,势力强大.比如宁王和燕王
但是就算如此,他们也没有和中央政府抗衡的能力.因为他们的军队比中央军队少太多了.就拿朱棣造反来说,全部家底也不过10万军队,而中央平叛的部队有几十万,是他的好几倍.中央可以失误很多次,而朱棣只有失败一次,就没有机会了,可想造反的艰难程度
朱棣造反成功,和建文帝的仁慈,关联很大.如果不是建文帝顾念亲情,朱棣早死在乱军之中了.朱元璋的大屠杀对后来的形势也有关联.这就导致朱棣叛乱时,中央无将可用.建文帝不会用人.用了个翻版赵括的人当元帅.自然必败无疑

没有分离吧,当时藩王的权势很重,拥有自己的军队,少则三千,多则数万。特别是北方边防线的几名“塞王”,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如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连朵颜三卫都要听他调遣。朱元璋本意是要以藩王来确保朱家江山,却没有想到虽然为继任者去掉了骄兵悍将这根尖刺,却留下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这另一根尖刺。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宗藩为“三忧”之一(另两忧为边防和河患),多次上疏太祖。朱元璋不允许有人要改变这项政策,甚至加以杀戮。然而他没有想到,在他刚刚辞世不久,他亲立的皇太孙就因此而丢掉了皇位,真是莫大的讽刺。

朱棣兵权被夺了,护卫兵马被调往开平戍边,靖难爆发前夕朱棣已经被架空了,能够调遣的作战兵马也只有王府亲兵806人,史书上可是明确有记载的,而包围燕王府的兵马多达数万,实力悬殊,朱棣还是巧计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