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临别时有一个保重的手势,左手为拳,右手为掌,成抱拳状,为什么要这样?出自何处有何含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2:27:42
古代临别时有一个保重的手势,左手为拳,右手为掌,成抱拳状,为什么要这样?出自何处有何含义?

抱拳 拱手与作揖

抱拳:其实并不属于正规礼仪 通常为江湖豪杰见面时打的招呼 应该说在古代并不算存在 不过在21世纪的今天 抱拳可以出现在武术的打招呼方式中或者也可以当作我们中国现在的军礼 因为它完全体现了人的英武与豪情

抱拳非常简单 两臂端起 双手握成拳状 身体不动 手也不用动 只这样就可以了

拱手:现在我们常看到的拱手以为和抱拳一样 其实顾名思义 拱手就是摇动手的意思 基本手型与抱拳一样 但小臂却在不断摇动 这实际是一种完全失礼的行为 说白了就是异化的东西 连正规礼数都算不上 可现在却被我们常用在过年时的见面礼 这实际是非常可笑的

古代过年是要拜贺的 而这样带有不庄重 嬉笑甚至是娱乐的心态在里面则是完全不应该的 所以说 这种动作在外人看来至少是相当不端庄的

作揖:作揖是标准的常礼 但现在由于陌生也存在很多错误及异化的特征 比如手臂还在不停的乱动 鞠躬与垂下手臂同时进行 手臂长驱伸直或者作揖时双手抱拳都不对

真正作揖是:身体先不动 第一步先将两臂端起到额头处 手背向外 右手压住左手 然后再庄重并缓慢的鞠躬 鞠躬一定要行90度 稍微哈腰或不到90度感觉都很失礼 如果要礼拜的话鞠躬完后便顺势下跪 然后跪在地上再弯腰行拜礼 但手臂的姿势一直保持不动

抱拳与作揖可以作为我们以后见面所行的常礼

至于跪拜里的稽首 跪拜等在正规大型礼仪中可以用到

只知道左手靠右手和右手靠左手都是有区别的,好象对不同辈分和身份的人要换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