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怎么评析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1:00:54
顺便告诉我它的过度句和中心句是什么!

沁园春·长沙》赏析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

  ----《沁园春·长沙》赏析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蹊径。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地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俊。以上阕的"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与"艰难苦恨"上,所选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落木"等。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