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歌行体怎样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6:39:02

此外在平仄的要求上也有不同的。这里有一三五一定,二四六不论的说法。要求是相对严格的。
不过如果只是区别的话,只要看句子的数和每句的字熟就可以了。

律诗有四联八句,中间规定是两联对句,其余可对可不对。
绝句有二联四句,全部可对可不对。
律、绝合称近体诗,每句字数绝对固定相同。必须用平声韵,除首句有时可用邻韵外,其余的韵必须在平水韵中归属于同一个韵部。而且从音韵上说还有粘(nian)对的要求。
古体诗句数不定,全部可对可不对,音韵上不讲粘对。韵也可以换,甚至换好几次,平仄韵也可以通叶(用韵之义)。每句字数大致相同。且不一定不变,甚至有十三、四个字一句的,(当然那是七言古诗中的)。
七言歌行体是特殊体例,首创于魏文帝草曹丕的《燕歌行》。是一类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一般句数不定,而每句字数是固定的。在诗题中常见有“歌”、“行”的字样。
另外楼下的,应当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才对,不过就这句而言其实是并不定准,是有相对情况的。
另外还有一种长律,又叫排律的,通常也是五言。
详情可参见:http://www.gongfa.com/wanglishilv.htm

律诗有四联八句,中间规定是两联对句,其余可对可不对。
绝句有二联四句,全部可对可不对。
律、绝合称近体诗,每句字数绝对固定相同。必须用平声韵,除首句有时可用邻韵外,其余的韵必须在平水韵中归属于同一个韵部。而且从音韵上说还有粘(nian)对的要求。
古体诗句数不定,全部可对可不对,音韵上不讲粘对。韵也可以换,甚至换好几次,平仄韵也可以通叶(用韵之义)。每句字数大致相同。且不一定不变,甚至有十三、四个字一句的,(当然那是七言古诗中的)。
七言歌行体是特殊体例,首创于魏文帝草曹丕的《燕歌行》。是一类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一般句数不定,而每句字数是固定的。在诗题中常见有“歌”、“行”的字样。
另外楼下的,应当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才对,不过就这句而言其实是并不定准,是有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