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不全”应该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8 00:21:04
古代人们说得五音是
宫、商、角、征、羽,
也就是现代西方五线谱中的1、2、3、5、6
而这几个调在中音区里,我认为所有的正常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准备发出这几个音,大家说呢?
也就是说所有的人五音都是全的,对吗?

正常人的音域在十度左右,也就是一个八度多一点,经过训练可以达到2个八度,甚至3个八度。

中国的五音是欧洲音律的一个八度,即使有人天生音乐感觉不好,只要声带没有问题,经过训练把一个八度的音唱准不是难事。

“五音不全”只是比喻一个人毫无艺术天分,当然夸张。

“五音不全”一般做形容词用,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这要说说“五音”概念。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同西方有别。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当然,古中乐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乐的“哆、来、咪、索、拉”叫法一样,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则用“宫、商、角、徵(读zhǐ音)、羽”了。所以,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正宗中国古乐曲,是没有“发(fa)”和“稀(ti)”两个音阶的。比如,现在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莉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索、拉”,全无“发、稀”两音;名古曲,岳飞词的《满江红》亦然。

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故有“五音不全”成语了。

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虽然有的人五音不全,但经过专业训练,一样能够发出优美的声音。

“五音不全”,四种因素所致:

1、孩子的“五音不全”主要体现在唱歌的音准上,会走音跑调。
2、唱歌像说话、说歌,没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调。
3、唱歌时音忽高忽低,唱不准组成旋律的每个音。
4、孩子普通话的咬字发音不准,影响唱歌时的音准。

纠正“五音不全”可从四个方面训练:

1、音准和听音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听音能力差的,弹和唱完全是两个调。成人可以演奏乐曲或者用录音机放歌曲让孩子听后跟着唱,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学一种乐器,让孩子边弹、边听、边唱,听听弹的音和唱的音是否一样准确。
2、父母不要让孩子清唱歌曲。
3、如孩子普通话发音不准,父母可选择一些儿歌让孩子朗诵,要注意朗诵时的咬字发音和声调,帮助孩子提高音准能力。
4、选择适合孩子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