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却上心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4:45:17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却上心头。

一剪梅 红藕香残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却上心头。 有谁知道这句词是谁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啥意思? 解释一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意境美.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情无寄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为何会有这么深切的哀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似,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请问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