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手上拿着的白色的板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8:59:10
是哪个朝代?文武有区别吗?长短大小有区别吗?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典故?详细说一下。

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在手中的器具。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从上可以得知 既然《礼记》中已有记载 那么玉笏板出现的年代应该早于春秋时期,估计在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

象牙板,官员上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它,不然就会认为是对皇帝的不敬

象笏
笏 乃 臣 下 上 殿 面 君 时 的 工 具 , 以 笏 为 纸 , 直 书 其 上 , 以 防 遗 忘 。 《 礼 记 》 的 《 玉 藻 》 称 , 「 笏 , 天 子 以 球 玉 , 诸 侯 以 象 , 大 夫 以 鱼 须 文 竹 , 士 竹 本 象 可 也 」 。 「 笏 , 度 二 尺 有 六 寸 , 其 中 博 三 寸 , 其 杀 六 分 而 去 一 」 。 唐 代 武 德 四 年 ( 6 2 1 年 ) 以 后 , 五 品 官 以 上 用 象 牙 制 作 的 笏 , 六 品 以 下 官 用 竹 本 笏 。 三 品 以 上 的 笏 , 前 拙 后 直 。 五 品 以 上 , 前 拙 后 屈 , 后 又 改 为 上 圆 下 方 。 《 舆 服 杂 事 》 称 , 「 古 者 贵 贱 皆 执 圭 , 书 君 上 之 政 令 。 有 事 , 则 搢 之 於 腰 带 中 。 五 代 以 来 , 唯 八 座 尚 书 执 笏 者 , 白 笔 缀 手 板 头 , 以 紫 囊 裹 之 。 其 馀 王 公 卿 士 , 但 执 手 板 , 板 主 於 敬 , 不 执 笏 , 示 非 记 事 官 也 」 。 早 期 道 教 仪 礼 并 无 执 笏 之 礼 , 后 来 受 朝 礼 的 影 响 才 有 用 朝 板 的 。

是象牙板.象笏
上面写着今天要向皇帝发言的重点.

是象牙板.象笏
就是大臣上朝时想对皇上说的话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