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南阳文公郑君之碑的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0:10:37
这篇古文我看不明白。

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又名《郑羲碑》。北魏正书摩崖刻石。传为郑道昭书。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年)立,此碑共有内容相同的上、下两碑。“上碑”在山东平度县天柱山,文凡二十行,满行五十字,字较下碑为小。“下碑”在掖县云峰山,正书额题“荧阳郑文公下碑”七字。文凡五十一行,满行二十九字,下碑比上碑书写略晚,字亦较大,剥泐较少,因而比上碑更为著名。有清光绪前所拓之“颂”字不损本影印行世。
  '\cF mC
  S)zc5qH6i@ 碑文内容是记述郑羲的生平事迹。郑羲为郑道昭之父,久官光州,死后归葬老家荧阳。其故吏程天赐等为纪念他的政绩,故有此刻。
  3i*?\ [? P2j$gG Zd:e&ep
  郑昭道(公元?—515年),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荥阳(今属河南省)人。官国子祭酒、光州刺史,后人秘书监,谥曰文恭。
  kRD~ J a\ 8ue"ig nJ3x4E7l Kn
  北碑体多旁出,此碑字独真正,篆势分韵草情咸萃其中。此碑雄浑凝重,为书家所重。如包世臣、龚自珍都将它同南碑之冠的《瘗鹤铭》相提并论。欧阳辅评此碑说:“笔势纵横而无莽野狞恶之习,下碑尤瘦健绝伦。”叶昌炽更谓“其笔力之健,可以刲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又说:“余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康有为曾誉《郑文公》为“魏碑圆笔之极轨”。从拓本看,此碑用笔确很浑圆,但看原石,实方笔居多。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文字说明来自网络)

这个问题比较深奥啊,一般人答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