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模虽入妇人笑,. 风味可解壮士颜,寒蒲束缚十六辈, 已觉酒兴生江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12:39:56
能不能帮我解释一下!着急!谢谢

这是黄庭坚写的赞螃蟹的诗歌.
大概意思是:怪模怪样的,引得妇人笑.它的风味能让壮士开怀,虽然被蒲草捆住,但是看到就来酒性啦

黄满膏肥正当时
秋深了,菊黄了,蟹肥了。白露为霜,残月相照,万家灯火时分,从春忙到夏,从夏累到秋的人们,持螯赏菊,成为人生最闲雅的享受,这时候,像生活在巢湖周围的人们,刀鱼躲起来了,银鱼怕冷沉到深水中,绿龟不敢食,吃蟹赏菊,当仁不让构成别的季节所没有的独有饮食文化风景。

螃蟹,“横行霸道”于水陆的一种动物,别看它长没长相,走没走相,动无动样的“丑人”儿,“我很丑但我很温柔”,一旦遇到热气,浇上醋姜,端上餐桌,摇身一变,猪八戒当上新郎官,除了美还是美。橘红橘红的,如朝霞,如夕阳,如处子恋爱时的脸,散发出玛瑙般的光泽,散放着迷人的芳香。“蟹肥暂擘馋涎堕”,还没有触到欲滴的馋嘴口,“眼泪”便小雨般下着。用刀叉打开它的背壳儿,啊!简直是打开了杜十娘的百宝箱一般,黄的是乳,白的是肉,黑的是膜,无色的是膏,给你如同刀郎走红的藏族民歌,一种从未有过的异样的激动和欲望。干掉它吧,哪怕此时死去。这正是:“形模虽入妇人笑,风味可解壮士颜,寒蒲束缚十六辈,已觉酒兴生江山。”(宋·黄庭坚《谢何十三送蟹》)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江淮一带,至少到八十年代末是不大食蟹的,这家伙长没长相,霸道横行的丑陋的东西,谁还会看上它,红白喜事的最高档次是“五魁八碟”,“鸡三鱼四”,绝对没有螃蟹上桌。据说,1958年,上海知青支援安徽建设社会主义大道,螃蟹就此上了安徽城乡的餐桌,从怕它到爱它,一晃几十年。九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向纵深处发展,人口流动,文化交流,经济火热,食蟹之风由上海或南方辐射到全国,东西南北中,深秋食蟹时!

蟹与菊,如同唐伯虎酒桌间遇到了美秋香。一到秋深月圆,采菊东篱下,犹得奉清觞,这种“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时候,文人雅士对酒当歌,蟹香当时,正是黄满膏肥,一只蟹,一瓮酒,观看东篱菊,一肚子诗。

蟹黄蟹肉有许多吃法,清蒸或白煮,味道当然好,把蟹黄蟹肉剔出来,烧白菜,烧鱼唇,烧鱼翅,味道也不错。至于蟹糊糊、蟹黄天津包子、蟹黄狮子头、蟹黄烧卖等点心,别有一番滋味涌心头。宋陆放翁曰:“磊落金盘荐糖蟹”。我不知道螃蟹可以加糖的,古人却确有其事,从汉吃到唐,从唐吃到清,醋里加糖食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