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抒读《诗经》对人生情意之陶冶有何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08:48:59
礼记经解云:「温柔敦厚,《诗》教也」,
试抒读《诗经》对人生情意之陶冶有何影响?

说起《诗经》,最为脍炙人口的便是它的赋、比、兴和风、雅、颂。它们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师》中,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之所以是这样一种顺序,孔颖达解释说:“六义次第如此者,以诗之四始,以风为先,故曰风。风之所用,以赋、比、兴为之辞,故于风之下即次赋、比、兴,然后次以雅、颂。雅、颂亦以赋、比、兴为之,既见赋、比、兴于风之下,明雅、颂亦同之。”
  一方面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诗经》中只有风、雅、颂,没有赋、比、兴;另一方面,自孔颖达以后,学者们一致认为风、雅、颂是诗体,赋、比、兴是修辞手法,所以后人习惯于先说一类,再另一类。

  《礼记·经解》云:“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礼记经解》,《十三经注疏》p.1609)这是先秦有关“《诗》教”的经典性的定义。据孔颖达疏之曰:“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礼记正义》)意思是说,观一国之民性,即可知其教化。如果百姓性情平和,待人接物态度温厚,说明是深受《诗》之教化的缘故。而“《诗》教”的宗旨,在于化民之品格。
  到朱熹,则将“温柔敦厚”与“思无邪”合二为一,综合的来阐释“《诗》教”了。
  传统时代,在纲常的背景下,给予个体的活动余地十分狭小;而另一方面,从“兴”的方法,到“礼”的面貌,再到“和”的审美追求,却已是渗入了中国人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