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自己太浅薄,觉得好烦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1:02:05
刚才看完一本书<希腊化研究>.我随后翻看作者的附录,里面列举了参考书目,中译本,外文的,起码有数百本(篇),我一下子就惊呆了。
想起我们进入大学时候一个老师说:“你可以不喜欢你的专业,可以不学,但是你一定要看书,大学期间起码要看1000本书,浏览都可以,一定要看。。。”
真遗憾,我不喜欢我的专业,我也没有学那些既不爱好,也没有意义的东西,可是我也没有看书,整整四年,我看得书可能不过500本,还看了一些杂志,其他时间就什么都没有做。
大学就要毕业的时候,突然对求知产生了真正的兴趣,可惜什么都晚了,学习一塌糊涂,我不在乎,可是我喜欢的东西,原本我以为自己懂很多,那时候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
而且是看得越多,越知道自己无知!
自以为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可是几个月以后要么发现别人早就探讨过了,要么发觉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结论。
现在我真的好想把成千万上万的书印在自己脑袋里面,可惜那不可能。更不可能重新来一次人生,考一个更好的学校,获得一个可以终身进行我热爱的研究的工作。而我已经23了,很害怕过几年自己的爱好,自己的雄心壮志都会在机械的工作和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渐渐成为历史。

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你离成功不远了!23的你认识到自己似乎开始有很强的求知欲,明显感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好像比起你那些“博览群书”的同学有点差距,从而失去了信心!那么我现在还你一个信心:本人可是在快接近30岁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无知的哦。而且根据我的观察,不是有很多的年轻人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不是有很多人愿意花时间去看书。你在学校里所看到的那些人,在社会上的比例只有10%,所以你不用对自己失去信心。另外,不要期望通过一次的阅览就能牢记书中宝贵的知识,也不要去刻意的死记硬背想把那些书里有用的东西装进自己的脑子,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熟能生巧,如果你发现有本书很有价值,那么你就经常看,1遍看完看2遍,2遍看完看4遍,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不经意间书里的东西想长了根发了芽一样的植入了思想深处,那种感觉别你刻意的去记忆更深刻,这时候你会感觉到从没有过的充实,这也代表了:你又向成功前进了一步,如此往复,看见有内容的书籍,就这样重复阅览,加深自己的记忆。当你再一次站在朋友中间的时候,他们就会刮目相看!

另外,年轻人都会有过“天下间属我最聪明”的时候,在我们眼里似乎没有什么东西能逃过我们的眼睛,那些长辈或平辈说的话,在我们听来是何等的浅薄,但当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了不起的时候,那种心理落差确实很大。这属于很正常的情况,你可以回去问问你的父亲,相信他年轻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不要害怕不要去埋怨自己,这个不是坏事,你想想“年少轻狂”这个成语可不是现在就有的,这个是古人留下来的语言,可见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年代,你这样的年轻人都有个这样的时候!

读1000本书的人未必能成功,只读100本书的人未必不能成功。关键要看你看书的时候,是否用心去看去感受!

学而时习之,书不在读的多,在于会思考,有的人读的多了,反而脑子
糊涂,比如李敖大师.
你们的老师还是说错了,不必读1000本书,在你有兴趣的领域成为专家,
就可以成功

看书是死的阿,来点实际的好不

是哦。。真的有点害怕。。唉!!!

社会是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