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儒基本的道义有什么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1:40:15

佛家重心理,道家重生理,儒家重做人.三家道义是一致的,真正求道,三者缺一不可.佛家人乘相当与儒,中乘相当与道。而这两点是佛学的弱点,直接从心理入手是很难的,佛家的性,道家的道,儒家的明德,对最高真理的阐述是一回事。

  具体可参考佛教的五乘佛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佛法,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依众生根基的不同,而将之运载至理想世界的五种法门。

  人乘佛教,由做人修行到成佛,叫做人乘入佛。

  小乘,又叫声闻乘,最高的果位叫做罗汉。佛陀时代在他身边有很多出家弟子都是声闻乘,常常听佛陀讲经说法,也看了佛教的经典,虽然他自己能达到彼岸,达到快乐清凉的极乐,可是他不发心度众生,好比乘一辆脚踏车或者摩托车,只能载一两个人,所以叫做小乘,不能叫做大乘。

  大乘,即菩萨乘,就等於火车或者大轮船,一次就能载上千万的人到彼岸。以菩萨的精神和愿力,他不但普度人类众生,甚至还上天堂,入地狱,六道的众生都能去度,所以叫做大乘菩萨。

  中乘,就是辟支佛乘,他在过去生中,曾修小乘,听闻佛陀说法,看过佛经,但没有证,到了这一世,虽然没有见到佛陀,没有看过佛经,也没有听到佛陀说法,但是他因看到飞花落叶,一年四时的凋谢,种种因缘,体会到无常而证悟,所以叫做缘觉。比如说中国的老子,他可以说是辟支佛乘的代表者。辟支佛,他在多生累劫以前,遇到因缘,也皈依了佛陀,成为佛的弟子,闻佛讲说十二因缘法,那个时候,他修行还没有证到果位;到了今生,转世为人,没有遇到佛陀出世,也没有看到佛教的经典,他照他过去所修无为之法,修成证到辟支佛果,就叫辟支佛乘。因为他比小乘高一点,所以叫做中乘辟支佛。他和小乘一样,也是没有发心来度化众生,他只是看了飞花落叶,四时凋谢,世事的变化,或者见十二因缘法而证了果,叫做「辟支佛乘」。

佛---忍
道---容
儒---治

基本是上殊途同归,而佛教相对比较"偏".

其实不用怎么区别,大千世界纭纭众生,人的根性不同则学习方法不同,佛儒都是师道,道家在一定程度上也酸师道,(其实我说这个是佛学,佛祖根据人的根性,开八万四千法门,所以佛学`佛教宗派都很多)。
若要区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