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第一部著作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3:49:07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天演论》

林则徐主持编定的《四洲志》

严复的《天演论〉

是《瀛环志略》。徐继畲所著的《瀛环志略》10卷,是晚清中国人探求域外知识过程中的一部重要的世界地理著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书的学术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重视。 (1)有的学者通过《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的比较,指出了前者在对西方的认识方面,远远超过了后者,徐继畲是清末第一个调整了认识世界的角度,成为“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

正因为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在对世界的认识方面远远地超越了同代人,因此,该书初版后毁多于誉,被认为是“颇张大英夷”,(3)“轻重失伦,尤伤国体”,(4)而有“奉旨议处,书版饬令毁销”之说。(5)这部优秀的世界地理著作在初版后的十余年间只重印过一次,影响范围相当有限。然而,该书传到日本后却大受欢迎,日本文久元年(1861)推出了德屿小西等同刊的对嵋阁本,由井上春洋等训点,该版在印刷和装帧的质量上远远超过了同期的中国版本,地球图用红、黄、绿三色套印,相当醒目,人名、地名有英、日两种文字注音,年代日期也用日本纪年标示。19世纪6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瀛环志略》也发生了“出口转内销”的现象,日本刊本流入中国,成了坊间翻刻的摹本。1866年总理衙门还特别刻印,列为同文馆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