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2:11:43
请附简要说明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三国志平话
元代话本。宋代汴梁(今河南开封)瓦舍众艺中有“说三分”的,讲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元人王沂《虎牢关》诗:“君不见三分书里说虎牢,曾使战骨如山高。”这里的“三分书”当指“说三分”的话本,今存《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其中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等情节,当是这一类的书。

标明元至治新刊的《新全相三国志平话》与《三分事略》当是一书的不同版本。《三国志平话》分上、中、下3卷,69节(《三分事略》略去6节,只有63节),有图70幅。书中开头叙述司马仲相阴间断狱的故事,也见於《五代史平话》中的《梁史平话》卷上,可见《三国志平话》是有所师承的。全书基本故事不完全符合史书记载,但和元杂剧中的三国戏大致相同,如张飞见黄巾,史书不载,而与杂剧《张翼德大破杏林庄》情节相同;又如刘玄德黄鹤楼私遁和朱士凯的《刘玄德醉走黄鹤楼》同;至於貂蝉其人其事更是史书中没有的,也同於元杂剧。

《三国志平话》所叙事迹多本民间传说,如庞统变狗,诸葛亮是庄农出身,刘备在太行山落草,汉帝斩十常侍,把头颅拿去招安,虽非事实,然为人民所乐道,表现了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某种愿望。全书以诗作结,说“汉君懦弱曹吴霸,昭烈英雄蜀帝都。司马仲达平三国,刘渊兴汉巩皇图”。天下最后还是属於姓刘的,表现了作者鲜明的封建正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