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雷是怎样产生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6:18:58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

球状闪电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这种现象早於 1838 年便有文献记载,科学家已研究逾160 年,有关的报告多达数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学论文已出版;但是我们对此现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释

探索球状闪电的本质

到底什么是不可思议的球状闪电?多少年来,科学界都认为球状闪电是子虚乌有的现象,直 到最近几十年才承认它的真实性

早在1955年,苏联物理学家便提出球状闪电是雷暴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1991 年,日本科学家报道了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状闪电的现象, 他们的人造等离子球也显示出球状闪电的一些特性,如它可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 可穿越固体物质。

1998年,一位西班牙物理学家认为,所谓的神秘球状闪电其成因并不神秘,这一现象很可能 是闪电产生过程中,磁场约束发光等离子体所形成。他建立了闪电磁场模型,认为关键是闪 电过程中形成的水平磁场和垂直磁场磁力线圈相互交织而成的磁力线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这一磁力线网有可能会呈现出球形,而发光等离子体会被这一网所“俘获”而形成球状闪 电。这一火球效应会一直持续到等离子体开始冷却。研究人员指出,根据他们的预算,火球 持续时间最多可达10至15秒。当等离子体冷却后,电子开始被原子所束缚,等离子体内部电 阻变大、电流趋弱,周围的磁场也将随之瓦解,最终火球不复存在。

按照这一理论,球状闪电绝大部分较冷,但在沿磁力线方向局部温度则极高。研究人员指出 ,据此就可很好的解释为什么火球并不发热而触到物体后往往容易着火。

2000年,两位新西兰科学家提出了他们的新理论。当一般的枝状闪电击到土壤中,土壤中的 矿物质会转换成纳米纯硅和硅化合物颗粒。这些尺寸不足十分之一微米的微型颗粒,会在闪 电的能量作用下由土壤蒸发进入大气。这一过程,就像抽烟者从嘴中吐出烟圈。进入大气的 含硅颗粒会首先连接成链,然后组成能随气流运动的球状细丝网。该球状细丝网中的颗粒具 有很高活性,会在特定条件下缓慢燃烧,并释放出光和热而形成所谓球状闪电。

一些目击者曾报告说,他们看到的球状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