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谈一下贝多芬创作每首曲子的背景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6 17:34:35
谢谢

贝多芬的交响曲中,除了第一、第二是继承了前辈的风格外,余下的七首都是纯正的贝多芬风格,而这七首里只有六首是百分百的贝多芬风格交响曲--庄严、崇高、激昂,完全体现了伟人的豪迈气魄,只有一首使他无意中缠绵地吐露了作为一名普通人的心声,那就是“田园”交响曲。

  “田园”的几个乐章,除了暴风雨那个段落极具贝多芬风格外,余下的几个乐章全部是人类回归自然的真情流露。在这里不想对它们分别作出描述,那无异于画蛇添足,也不想对卡拉扬充分感性化、色彩化的精彩演绎作过多的评论。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工整但不是最好的作品,它甚至不如老贝的一些小浪漫曲那样感人。也许由于命运是如此不好捉摸,人们往往愿意聆听这让人不安的曲子。卡拉扬至少四次灌录过“命运”交响曲,当中影响较大的应是他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录的贝多芬交响乐四个全集版中的七十年代版。卡拉扬在其音乐中所有情绪均被强化,尤其是情绪倾向明朗的主题,如第二乐章中的慢板,卡拉扬着意让其更幽怨些,因此卡拉扬更易于打动听者。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即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无疑是西方音乐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巨作。它采用了全新的音乐语言和创作手法,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一次大变革;它也是贝多芬“第二创作期”开始的标志,从此贝多芬进入了他艺术生涯的黄金时期,创作了许多不朽之作,人们称之为“英雄时期”。

  一个无须争论的事实,那就是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有音乐的地方,任何一个媒体以任何一种调查方式的综合结果表明,钟情于贝九的爱好者远远多于贝多芬的另外八部交响作品(可惜作曲家本人是感受不到了)。究其原因自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所以在这里只对贝九做一个简要的着重介绍:

  贝九首演于1824年,距今已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部作品。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