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和三八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7:43:51

1,“三八”的由来

  “三八”和“半头生”,都是标准的台湾“省骂”。
  所谓“三八”,据记者的了解,应该是专门用来骂女性的,意思是“这个女人举止轻浮,做事鲁莽、疯疯癫癫、不够庄重”。
  “半头生”,就是骂男人的专用词了,意思也跟“三八”大同小异。

  台湾的先民,怎么会想到用这些怪里怪气的字眼来骂人呢?

  原来,连这两句台湾的“省骂”,也是当年的大陆移民从“唐山”带来的!
  四十年来专事研究中国谚语的朱介凡先生,在他所著的《台湾礼俗之特彩》一文中,已经为“三八”和“半头生”二词,找到出处,该文指出:俗谓素性生硬,作事乖张,曰“三八”,亦曰“半头生”。拊掌录:北部有妓女 ,美色而举止生硬,人谓之生张八。寇忠愍(即寇准)乞诗于魏野(宋太宗时入),野赠之诗云: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俗谓似本乎此,“三八”即取魏三张八之排行,“半头生”即出自半生半熟之语。

  2,“二百五”的由来

  中国人骂一个人缺心少肺,常用一个莫名其妙的外号,就是“二百五”。
  关于“二百五”的来历,有种种说法:

  一,说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结盟抗秦,受到了各大国君王的赏识。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时,却被一个刺客刺杀。齐王下令捉拿凶手,但他用的是“引蛇出洞”之计——将苏秦的头悬于城门口,并张榜“苏秦内奸,死有余辜。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他还下旨重赏义士黄金千两。此榜一出,果然有四人前来领赏。齐王问:“千两黄金,如何分法?”这四个人不知中计,说:“好办,每人都是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把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从此民间便以二百五的说法来形容那些傻瓜、笨蛋。

  二,说唐朝时长安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仪仗队伍庞大。走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杆驱赶行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称两个人亦为伍佰,于是每人就成了二百五,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杆,所以又称他们为二杆子。今天,二百五、二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者的代名词。

  三,说一人有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