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古代的忠君教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0:17:33
封建时代的教育,绝大部分的以忠君!忠义!仁孝!为核心,如何看待古代的忠君教育??

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思想认为“孝”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中心。汉代以来,统治者一再强调“以孝治天下”,“孝道”成为对中国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伦理观念。
随着历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统治者需要更多的忠臣顺民,来维护治秩序,于是,“孝”被引申为“忠”,主要体现在臣子对皇帝的忠诚。

从积极看:忠君思想往往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加强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臣子匡扶社稷的责任感。每当国家危亡时期,忠孝仁义的思想感召下,总有仁人志士毁家纡难,为国捐躯,留下了许多气壮山河的动人事迹。
从消极看:有时盲目的“愚忠”会限制人们的思想发展和创新,阻碍社会文化的发展。

引用一句话“爱国主义是无赖的最后避难所”

统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