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是因为中了反间计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5:21:50

经有关人士分析,好象不是反间计.因为反间计这种伎俩太弱智了,于理不通,再者反间之事只有清朝人才有的记载,明朝的记载好像没有。
我想主要是是因为《明史》的记载,才被大家认可的吧。
其实,反间计未必有,但也未必没有。
如果有,那这也不是崇祯杀袁崇焕的主要原因。因为崇祯这人疑心及重,喜怒无常,从他后来各种愚蠢的让人痛心疾首的行为和行事来看,杀袁崇焕也是很正常的。
明之亡,实亡于崇祯。
我倾向于不是反间计的作用。

是的。
1、皇太极设了反间计。
2、崇祯疑心非常重。

是的。
到崇祯帝即位时,在关外的东北,后金贵族早已崛起,努尔哈赤的子孙正虎视眈眈觊觎着关内的大明朝。从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萨尔浒之战后,在明军与后金军队的力量对比中,后金军队明显占据优势。所以朱由检登极伊始,就起用了抗辽名臣袁崇焕。

之所以称袁崇焕为“名臣”而不是“名将”,是因为袁崇焕其实是科举出身的文人,并没有武功,但他的确很有军事指挥才能。天启六年(1626),他就做上了肩负东北防务重任的辽东巡抚。宁远一战,袁崇焕用新式武器红衣大炮打了一次胜仗,使辽东战局出现转机。但是,他很快被魏忠贤罢免。朱由检即位,在处理完魏忠贤后,便全力应付辽东战局。十一月,重新召还了袁崇焕。次年(1628)元月,任命袁崇焕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等于是将辽东的防务全部委托给了袁崇焕。

袁崇焕在辽东宁远、锦州一线的防卫布置得很好,但后金军队选择进攻的路线是绕过宁远、锦州一线,从蓟门南下,进逼京师。崇祯二年(1629)十月下旬,后金军队10万到达遵化城下,距京师不过二三百里。十一月初一日,京师戒严。袁崇焕立即命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增援,自己也于十一月初五日率兵入关。按照当时总督京城防卫的大学士孙承宗的意见,明军应当拒敌于顺义、蓟州、三河一线,而不应退守通州、昌平。但是,袁崇焕先是没有设法阻截后金军队,接着又退守京城。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焕的大军到达京师广渠门外。这样,袁崇焕无异于纵敌深入,而京城内外的官民都受到骚扰。一时间,谣言四起,说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在先,是故意引后金军队入关的。皇太极及其谋臣范文程策动了除去袁崇焕的反间计,也许正是受当时谣言的启发。

袁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