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个乘车过河与修桥的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10:01:16
以前语文老师讲的一个典故,大意是:
古代一个地方官乘车过河看见一老百姓赤足过河,就请他上车来过河,好生照顾。。。
结果一个哲人知道后说:一个有本事的地方官上任后早就把桥修好了,哪里还会有人涉水呢?!
请问这出自什么典故?原文怎么说?
就是讽刺一些虚伪的"政绩工程"

这个是典故 不过不是古人的 是很多人都做过的事情
很显然 这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 为官者 为百姓谋福~!
一时的帮助并不能解决长久的困苦!做事当然要彻底,既然有河,那就修桥啦
车只不过是个应急的措施而已~!
如果你是一个变通的学生 机灵的你 应该能理解当时的情况 还有那个所谓的哲人 说的话 其实那个地方官也知道 只是当时不能眼看着 百姓赤脚过河 才叫他们上车的`!
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的第七卷政理篇。
原文是:
景差相郑,郑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胫寒,后景差过之,下陪乘而载之,覆以上衽。晋叔向闻之曰:“景子为人国相,岂不固哉!吾闻良吏居之三月而沟渠修,十月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
意思大概是:
景差(人名)为郑国相国,有百姓严冬时节赤脚涉水过河,过河后,两条小腿冻的厉害。不久景差恰好坐车经过,把这个人扶上随从的车子,并盖上一件衣裳。?
晋国的叔向(人名)听说此事后,议论道:“景差身为相国,实在鄙陋。我常听人讲,有才能的官吏治理地方三月就要疏通河沟渠道,到十月就得修复渡口桥梁,六畜尚且不再淌水,何况人呢?”

如果你是一个变通的学生 机灵的你 应该能理解当时的情况 还有那个所谓的哲人 说的话 其实那个地方官也知道 只是当时不能眼看着 百姓赤脚过河 才叫他们上车的`!
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I don't know

扯淡吧,你们语文老师自己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