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改共和为君宪是为了复辟封建帝制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0:49:13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在几年风雨飘摇的执政中,先后出现了五任内阁的局面。他们是:

一、唐绍仪内阁

唐绍仪在清末是深得袁世凯信任的官僚,此间,他为袁世凯的掌权助了一臂之力,以
“调和南北”自居;他又善于投机革命,加入了同盟会。因此,1912年3月,被袁世凯提名为国务总理,在南京组织第一任内阁。

唐内阁的要害部门受制于袁世凯,如外交总长陆征祥、内务总长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都是袁的亲信。财政总长熊希龄是共和党人,交通总长由唐绍仪兼任。同盟会的宋教仁、蔡元培、王宠惠、陈其美只分到农林、教育、司法、工商四个部门。但连同唐绍仪在内的10个阁员中,同盟会员占了半数,唐内阁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或“唐宋内阁”。

4月,唐内阁随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唐绍仪事事强调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国务员副署的“责任”,使袁感到不能自行其是。6月间,袁世凯利用唐内阁任命非袁嫡系的王芝祥为直隶总督事,指使北洋将领通电反对,并不经内阁副署派王为宣抚使往南京遣散军队。“责任内阁制”遭到破坏,唐绍仪被迫辞职。7月,宋教仁等4个同盟会员愤于袁世凯独断专行,也联名辞职。

二、陆征祥内阁

唐绍仪告退后,袁世凯提名无党派的原外交总长陆征祥为国务总理。

1912年7月,陆征祥出席参议院会议,发表政见时,言辞无状,全院哗然。他补提6个阁员,遭到全部否定。袁世凯对参议院施加压力,后来在军警的监视下表决陆征祥第二次提出的阁员名单,参议院被迫通过5名。财政总长周学熙,司法总长许世英,教育总长范源濂,农林总长陈振先,交通总长朱启铃,工商总长刘揆一(8月补任),其他如外交、内务、陆军、海军四部照旧。

8月,参议院提出弹劾陆征祥失职案,陆从此称病住医院,由袁世凯的又一亲信、内务总长赵秉钧代理。

在黄兴的疏通下,1912年9月参议院通过赵秉钧为内阁总理,内阁实际上是袁氏的御用机构。黄兴把赵秉钧及其他6个阁员也拉入国民党,赵内阁号称“国民党内阁”。

1912年12月—1913年2月,第一届国会选举在全国展开,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获得压倒多数的席位。以宋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