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报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20:02:52

塘报的发明,其专利权应属明代社会。著名学者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最早注意到“塘报”的存在,但戈氏对塘报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只字未提,只说塘报隶属明朝政府兵部管辖。“兵部车驾司,于东华门左近,设两机关:一曰马馆,专司夫马;一曰捷报处,收发来去文移,兵部另派武职16员,驻扎各省会,归按察使司管辖,经管该处直接寄京之文报,名曰‘提塘’。此‘塘报’名称之所由来也”。戈氏还讲了塘报的发行过程:“先由车驾司验妥盖戳,随即送往捷报处,经由马馆预备夫司,然后由京传至第一站,西路即系良乡县,东路则系通州;此一州一县,负转发下站之责,如是沿途递转,以达原封应投之处所。”对明代塘报开始研究和深入探讨的是黄卓明先生和台湾学者朱传誉先生,虽然他们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他们似乎没见过完整的塘报原文,其史料引用,绝大部分都是从前人的记载中转录塘报原文的内容。现在,为便于例题地认识明代塘报的模样,特挑选出崇祯元年四月二十八日这份数字不多的塘报原件,全文引录如下。
  崇祯元年3月11日,奴差可可孤山与马秀山等五名,特来求款,另有文书。职即将计就计,随差马秀才回去,要大海及奴子合干等来说,方信真情。大海乃奴得力中军,行兵作事,无不出其调度。职意得此大海,断送奴贼一臂。奴亦不肯放来,仍差马秀才送职貂皮、玄狐皮、囤子各一件,人参一斤,大白马二匹,金鞍二副,求职听允等情。职既笑怒之痴,复恨奴兵二三万余在镇江守牧,猖獗无忌,随指示南北水陆将领曲承恩、毛有仁、朱尚元、李继盛、冯有时等,各带火器,尽力攻打镇江城。众贼分阵泼战,职令齐发枪炮,打死达贼无数,活擒头木及部落三名,余皆逃窜,职即传令各将乘胜追逼,有进无退。职至凤凰城,马力疲乏,连职堕地,右边板体为马所压,鼻口喷血,昏晕半日方醒。职恐将士惊惶,勉强扶病,撤兵而回。

  明代学者朱国祯在《涌潼小品》卷12中曾经这样解释塘报的性质:“今军情紧急走报者。”接着,他又说:“国初有刻期百户所,后该称塘报。塘之取义,未解所谓,其说亦不著。阅马塍《艺花记》云,凡花之蚤放者曰堂花,堂一曰塘,其取之此欤?”从翻阅东江塘报的情况来看,朱国祯的见解基本上是正确的。塘报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军事情况,包括某次战斗是怎样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敌我双方各自出动多少兵力?规模多大?范围多广?在什么地方交战?敌我双方各死多少?战果如何?是胜多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