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汉名朝衡,后改晁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6:13:27
谁知道?重赏!

阿倍仲麻吕

公元七世纪至八世纪的大唐帝国不仅是亚洲经济文化的中心,还是世界上最富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首都长安云集着许多来自东西方各国的“老外”。特别是日本,不仅多次派遣唐使来华交流取经,还同时派出很多留学生到长安跟当时我国哲学、经学、历史、医学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大师学习求教。晁衡(又称朝衡)就是这些日本留学生中的一位佼佼者。
他原名阿倍仲麻吕,生于公元698年,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曾为中务大辅。唐玄宗开元五年时,他被日本政府派到中国留学,当时才18岁。在长安的贵族子弟学校———太学,他一学就是九年,认真研习了经学和道德等课业。由于他品学兼优,毕业后被留用,用如今的话说他成了“华籍日人”,并从此开始了他前后40多年的仕途春秋和秘书生涯。

他的第一个职位是在太子仕春坊的司经局任校书郎(正九品下),主要工作就是整理校正经、史、子、集等书籍文档等。当时的大唐王朝已是世界一流的人文古国,自先秦经汉魏六朝至隋唐,所积书册七八万卷之多,据此可以想见晁衡他们工作之浩繁了。

由于他颇有才学又勤恳敬业,上上下下都看好他,先后被提升为左拾遗、左补阙等谏官。据史料记载,晁衡还是一个直言敢谏的“忠臣”呢,平素里对于来自“上面”的指令圣谕之类,只要是不合理的,他都能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玄宗天宝年间,晁衡官至三品,任秘书监,掌全国的经籍图书,并兼管著作局和太史局。天宝十二年,即他56岁时发生了一件事,玄宗为满足他回故里见亲人之求,恩准他以唐朝使臣身份,随同日本11次遣唐使回东瀛探亲,可途中在琉球群岛海域遇飓风,他幸免于难。行船随风漂至越南河静一带,他上岸后自海南历经千辛万苦徒步返回长安,继续他的秘书生涯。

安史之乱后,肃宗又命晁衡为左散骑常侍(高级国务顾问之类)。不久,南方少数民族发生动乱,他又被任命为镇南都护、镇南节度使。此间,他曾多次跟异族头领们谈判斡旋,极尽安抚规劝之智之劳,在维护大唐王朝的国威和疆土完整、社会稳定方面立下功劳。

公元765年,晁衡任职期满自南方返回长安,五年后辞世,享年73岁。唐天子追封其谥号为潞州六都督。日本天皇念及他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所做出的特殊贡献,特赐“东绝百匹,白绵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