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脑炎病毒””日本血吸虫病”为何用日本命名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1:00:15

日本脑炎

什么是日本脑炎
日本脑炎又称为流行性脑炎。该病是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影响中枢神经的急性传染病。在亚洲与东南美洲日本脑炎流行十分普遍。近来,在美国的塞班岛与澳洲大陆等地区也出现了日本脑炎的病例。

流行病学
[传染源]日本脑炎是自然病毒引起,人、动物与大多数家禽都可能感染日本脑炎。猪最容易感染该疾病。

[传播途径]
日本脑炎是蚊子传播的疾病,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库蚊。伊蚊等其他蚊子也可能传播该疾病。

[易感性]大多数的人都容易感染该病。日本脑炎在10岁以下,尤其是2-6岁的儿童中传播最广。在儿童进行大面积的疫苗接种后,越来越多的成人病例的死亡率增加。男性的感染比率大于女性。

[临床表现]
日本脑炎的潜伏期为5-15天。主要的症状为发烧、抽筋与深度昏迷。
1. 初始症状:突然出现头痛、发冷与发烧(38-39度)。头痛通常十分严重,并伴随恶心与呕吐。这一时期持续1-6天。
2. 急性脑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持续性高烧、失去知觉、神志不清、深度昏迷与抽筋等症状。并可能出现间或性的手脚麻木,甚至由于肺衰竭而导致死亡。
3. 恢复期:神经系统、体温与心跳速度逐渐恢复正常。

预防措施
1. 加强对游客的教育使其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2. 接种日本脑炎疫苗以增加免疫力。
3. 消灭蚊子并防止蚊子的叮咬是预防日本脑炎的最有效方法。可以使用含有DEET(避蚊胺)的驱蚊霜进行预防。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籍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是虫卵沉积于肠道或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痛、腹泻、便血等,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与肝脏门静脉周围纤维化有关,临床上有巨脾、腹水等。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据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与湖北江陵西汉男尸体内发现血吸虫卵的事实,证明2100余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已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建国初期调查证明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