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是什么意思?急急急,在线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1:32:46

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与移情论相 ,距离说则要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直接把距离说当成一种美论提出来的是英国的爱德华·布洛,他在1912年出版了《心理距离》一书,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

2、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3)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4)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

3、对美的本质的逻辑性建构:(1)美的可定义性问题: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20世纪,特别70年代以后,西方现代美学出现了一种新的学术势太,许多美学家认为美在客观或在主观的问题已经过时,所以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热衷于探讨美和艺术的本质问题,甚至否定美能够被人认识,因而给美下定义也就不再必要了。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理论意图就是用日常语言分析来取消对美的探讨,这无异于否定了美的可定义性。

(2)美的观念: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3)美的问题:在人生相与创造相之间。

(4)关于人的本质的全面、完整的预设。马克思这样指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才产生出来的,武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5)关于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形象;美在创造中,例如,星空的美,不仅涉及到了物质存在的星球群,而且也涉及到了审美主体的具体处境和精神状态,这样,星空的美,是由多种因素层以积累,到了条件都具备的时候,然后突然被创造出来的。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