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园丁管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20:10:35

管理者就好像苗圃里劳作的园丁,须定期对组织“修枝剪叶”。

选种、定期修剪、防治病虫害,是辛勤的园丁日常操持的3件事。其实,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何尝不是一个园丁——同样需要日复一日地操持着这3件事。

遴选良种

园丁将优良的种子播种于苗圃中的过程,与管理者发现高素质员工的过程十分相似:他们同样需要拥有洞察力。这个过程要与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管理者对企业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那么,企业与员工虽可能有所发展,但肯定不会按照他所规划的“美好蓝图”健康成长。

只有用“火眼金睛”选到优良的种子,园丁才能从工作中获得价值。同样,企业的管理者只有遴选到好的员工,企业才能顺利发展。管理者对员工的观察应始于雇用流程的起点。每次面试时,不论面对的是一个有着特殊才能的专家,还是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管理者都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人能否在企业中成为一个领导者?”

克里斯托弗·亨恩(christopher hoenig)曾担任过麦肯锡公司顾问,现任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公司的战略总监。在他看来,有责任感、正直和值得信赖是管理团队成员应具有的核心价值。它们正是管理者决定是否雇用一名员工的核心标准。无疑,拥有这3项素质的员工便具有了成为未来领导者的潜质。

修枝剪叶

在园丁眼中,管理者心目中颇具分量的战略框架,与他们经常修剪的植物主干并没有什么区别——它决定并支撑着植物(企业)的外形。由此可见企业的“园丁”(管理者)不断“修剪”企业战略框架的重要性。经常“修枝剪叶”,可以使企业获得预期中的“外形”,避免发展系统与商业目的脱节。

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框架的“修剪”,都会涉及到整个企业,甚至每一个员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应遵循定期、一致、准确的“修剪秘笈”。管理者一旦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途径,就要无所畏惧地“剪除”那些朝着错误方向生长的枝叶;否则,企业将会失去生命力。

管理者在对“怎样'修剪'企业战略框架、企业如何成长”做出诊断前,一定要掌握足够充足的信息。管理者要学会依据信息进行决策,而不是轻信其已然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