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水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2:49:10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地方的气候都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面状况及人类活动等综合作用形成的。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的同时又在不停地公转。有自转,就有赤道平面;有公转,就有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在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有一个交角,这个交角叫黄赤交角。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地球在绕日公转的过程中,以年为周期,使得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移动,即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最北位于北回归线上,最南位于南回归线上。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的不均匀分布,使得地球上的热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是造成地球上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在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所有地区,一年中,无论是在哪个季节或是哪一天,它们的太阳高度角是相同的,所以,这些地区在大气上界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即太阳的光和热)是相等的。因此,可以这样断定,太阳辐射对北回归线穿过地区的气候差异是不存在影响的。

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大气中的水汽很难凝结,云雨难以形成,尤其在大陆的西部和内部,例如,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等地区,气流从大陆吹来或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125毫米。这里日照强烈,气温极高,蒸发能力很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自西向东形成了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印度沙漠为主的热带沙漠群——即形成世界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同时也成为世界上热带沙漠面积分布最广、最多的地区。而北回归线穿过的欧亚大陆的东部(即中国的东南部)地区,这里所处的大陆是世界第一大陆——欧亚大陆,背靠的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面临的是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中国大陆东部吹的是由太平洋吹向大陆的东南风,西南部吹的是由印度洋吹向大陆的西南风),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和降水;冬季是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中国大陆东部吹西北风,西南部吹东北风),气流既干燥又寒冷,很难冷却达到饱和状态而形成降水,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不但没有沙漠分布而且是世界上降水较多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大于1500毫米,与同是北回归线穿过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反差,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