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2:19:59

泻药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五种类型。
(1)刺激性泻药:可直接作用于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强而促进排便。这类药物主要有蓖麻油、酚酞、大黄、番泻叶、开塞露等。刺激性泻药不可长期大量使用,以免引起代谢紊乱。酚酞对个别病人还会发生变态反应。
(2)容积性泻药:含有不吸收的吸水性植物样纤维。主要借助于容积的增大刺激肠蠕动而引起排便。如甲基纤维素,由于它具有保持水的能力而使粪便松软,易于排出。但肠狭窄者应禁用。
(3)渗透性泻药:为不吸收的钠盐和镁盐。借助于渗透效应阻止肠道吸收水份而使粪便稀软。镁盐还可促使缩胆囊素从小肠上部释放,从而影响结肠肌肉的活动,加快通过时间。这类药物主要有硫酸镁、硫酸钠,但长期应用可引起水和电解质丢失。
(4)滑润性泻药:可滑润肠管,使粪便易于通过。这类药物有液体石蜡、甘油等。
(5)表面活性剂:如磺琉二辛钠,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水分得以进入粪便而使之软化。该药毒性小,但可影响同服药物在小肠的吸收。

泻药是促进大便排泄的药物,主要用于大便秘结或排出肠内毒物。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容积性泻药(也叫做盐类泻药或机械刺激性泻药)。这类药物口服后不易被肠道吸收而又容易溶解于水,使肠内渗透压升高,能吸收大量水分并阻止肠道吸收水分,于是肠内保留大量水分,容积增大,扩张肠道,对肠粘膜产生刺激,反射性引起小肠蠕动增强,促使内容物迅速进入大肠而引起泻下作用,达到排便的目的。常用的有硫酸镁、硫酸钠、甲基纤维素、琼脂等。

第二类,刺激性泻药。此类药物本身或分解后代谢产物可以刺激肠壁,使肠道蠕动增加,促使粪便排出。常用药物有果导(酚酞)、蓖麻油、大黄、番泻叶等。

第三类,润滑性泻药。口服后肠内不被吸收,并阻碍水分的吸收,因此有软化大便润滑肠壁的作用,适用于痔疮,高血压,外科手术后,老人和小孩的便秘。常用药物有液体石蜡。常用量5~15毫升/次,因能妨碍脂溶性维生素AD,K,以及钙、磷的吸收,故不宜久用。

第四类,湿润性泻药。这类药物为一些具有软便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粪便表面张力,使水分浸入粪便,产生膨胀、软化,容易排出。如辛丁酯磺酸钠。

我吃过很多种泻药,有的连名字都记不清了,但都有一定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