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鲁迅是怎样的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2 05:32:48

鲁迅摆脱了文人的窘迫。虽然“文章憎命达”,但憎不了鲁迅经济状况之宽裕。以往乃至今天的文人,若不做官经商当教授,或在体制内领饷,都和孔乙己差不太多。鲁迅强,用一管金不换的小毛笔收获银两,则不必向大势力折腰,不必说昧心的话。住租界、看电影、养活全家。

  鲁迅不昏。他无论见流亡学生,见文豪萧伯纳,见官员,见各种趾高气扬的学者和天才都不昏头,诙谐不改、清醒不改、震怒不改。他对自己的身后,对儿子的前程,对诺贝尔奖落于谁头上,对到底谁当左翼文坛“盟主”,一概不起妄心。

  鲁迅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越是弱国弱民,越喜欢四处树敌,喜欢高喊热血沸腾的口号。鲁迅虽然常常生发敌意,但没有煽动过对其他国家与种族的敌意。他明白,弱在自己身上,病在自己身上,仇视别人无益。他还明白,民族主义情绪最容易被具有别样用心的人所利用,生害。

  鲁迅没有计划经济观念。作为作家,作为斗士、学者或以文字谋生的人,他不企图政府提供好的待遇,“养起来”。他没在文字间期待议员、督学这些官职,以及勋章和奖。他没有发出“文学衰落了啊”这类哀叹。

  鲁迅不结党。虽然他和萧红等青年作家、曹白等青年木刻家、内山完造等外企CEO关系很好,但不搞小圈子,也不囿于小圈子。他并非一味怒目,也讲情商。他和福建省主席陈仪这样的国民党高官是好友,和瞿秋白这样的共产党领袖也是好友。他蔑视小圈子这么一种东西,以及小圈子之间的互吠。

  鲁迅不搞浙派文学、绍兴味小说以及教授派杂文或旅日作家这一套,也不搞“一个学医的留学生的惊世之作”那一套。

  鲁迅勤奋。用齐白石的话说,叫“不使一日闲过也”。

  鲁迅擅骂,但不靠骂人出名,更不靠骂名人出名。

  鲁迅算计过日子的经济成本。

  鲁迅有大恨。且看那些在文坛乱骂的人,多是怀着一己的小恨发泄。鲁迅有大恨大怒。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如此严厉地咤骂中华民族劣根性的人。他恨世道昏黑、生民愚昧,“用一双泪眼看着手术台上生息渐绝的母亲”(池田大作)。这个母亲是中华民族。他恨得上下求索,恨得言如厉鬼。这一种人间大恨,在其他人身上特别是现今人身上已经非常少见了。

  鲁迅懂得尺度。他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