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溶解时,为什么有的会吸热,而有的会放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06:52:45

溶质溶解时对溶液温度的影响:

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溶液温度下降
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溶液温度上升

水合就是和水结合的意思,水分子里的氧上有两个不成键的电子对。而且氧的电负性大,使氢的电子被强烈吸引到氧附近,氢显示很强的正电性,氧显示很强的负电性。

当物质放入水中,物质中的带正电的部分被水的氧吸引,带负电的部分被氢吸引。
这样,离子化合物就分离成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吸引了一层“水膜”,很容易混在水里,物质就溶解了,例如NaCl。
同样,某些共价化合物也被水强行分成阴阳离子,也就溶解在水中,例如HCl。
还有一些比较“坚固”的共价化合物,但是有极性,就是含有带正电和负电的部分,这样也可以被水分别包围,也可以溶解,例如酒精CH3-CH2-OH。
所以大部分没有极性的分子,就难溶于水,例如甲烷CH4。

还有一些离子晶体不溶于水,例如BaSO4,是因为在分成离子的时候需要吸收能量,而水合的过程又放出能量,如果水合的时候放出的能量不够,就很有可能不足以让这种物质分成离子,所以就不溶了。
如果放出的能量过多,就会变成热放出,就是溶解放热的物质。
但是也有放出能量不够,但因为水分子有热运动能量,而水分子所含的能量并不均匀。物质仍然可以靠能量比较大的水分子提供的热运动能量而溶解的,这样就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就是溶解吸热的物质。

由此可见,溶解吸热的物质远比放热的少。

看他会不会和水发生反应了

物质溶解,许多物质会破坏原来的化学键,由分子变成离子,一般会和水的H+结合,至于吸热还是放热,就看原来的化学键能和与H+结合的键能大小了。